很高兴又和各位见面啦,这次我想和你们聊聊古代人怎么洗头(古人是怎么洗头发的);精心为你准备的干货,以及的内容,其实这篇内容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,因为涉及的也比较多,如果你认真看了肯定会有一些收获!
.jpg)
1912年以前,中国人一直蓄发,每次洗头都非常麻烦,洗完头稍不注意就会被孔老夫子骂:衣冠不整。所以,洗头是一件大事,重要到,必须放假一天专门来好好洗头。这一制度从汉代开始。
《初学记》:“休假亦曰休沐。汉律,吏五日得一休沐,言休息以洗沐也。”休沐日,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周末。上五天、休一天洗头,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了隋朝,很多历史文献中有记载。早在商周时期,定时沐浴已经成为重要的仪式或风俗。公元前约 6 世纪的《诗经·小雅·采绿》中也曾提及:终朝采绿,不盈一匊,予发曲局,薄言归沐。古人们一般都会用皂角、无患子、草木灰、淘米水、胰子。
当然古人洗头不能一概而论,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方法。
春秋战国

春秋战国地图
春节战国时期的典籍《礼记·内则》记载:“冠带垢,和灰清漱;衣裳垢,和灰清。”草木灰是古代人常用的一种“清洁剂”,将草木灰溶于水,即成草木灰水。古人洗涤衣裳冠带,所用的就是草木灰浸泡的溶液。因为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,所以能去污,这种易于取用的洗涤剂,在古时是十分常见常用的。孔夫子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~

草木灰
秦汉时期

秦汉地图
《礼记玉藻》里有记载: 沐稷而靧粱,栉用椫栉,发晞用象栉,进禨进羞,工乃升歌。沐就是洗头,沐稷就是说洗头用稷。稷是一种用粟黍之类煮的水,有碱性可以去污垢,要一边烧热一边洗发才有效果。可以理解为:秦始皇、项羽、刘邦他们,用淘米水洗头。
唐朝

唐朝地图
唐朝小说《酉阳杂俎?草篇》记载,鬼皂荚,生江南地,泽如皂荚,高一二尺,沐之长发,叶去衣垢。皂角是一种天然深层去污剂,古人常用于洗发、沐浴、洗衣,它所含的生物碱除具有洗涤功能外,还有保健和杀菌功能,使用皂角粉对清洗物表面无任何腐蚀,使它成为了最理想的天然高效表面活性清洗剂。不过,皂角在当时是比较有钱的人才能使用,比如李白他们,杜甫应该是用不起的。

皂角
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记载,把猪的胰腺污血洗净,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,再加入豆粉、香料等,均匀地混合后,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。后来澡豆的配方不断升级,已经和现代的香皂差不多了,其功效不仅洗涤能力强,而且能滋润皮肤,是一种比较优质的洗涤剂,在上层贵族中流行。
宋朝

宋代的市场上也已出现了用于个人卫生的香皂,主要是由皂角、香料、药材制成,叫“肥皂团”。宋人杨士瀛的《仁斋直指》记录了一条“肥皂方”:“白芷、白附子、白僵蚕、白芨、猪牙皂角、白蒺藜、白敛、草乌、山楂、甘松、白丁香、大黄、藁本、鹤白、杏仁、豆粉各一两,猪脂(去膜)三两,轻粉、蜜陀僧、樟脑各半两,孩儿茶三钱,肥皂(一种荚果)去里外皮筋并子,只要净肉一茶盏。先将净肥皂肉捣烂,用鸡清和,晒去气息。将各药为末同肥皂、猪脂、鸡清和为丸。苏轼、王安石他们用的~
明清时期

明清时期,一般把做成水豆腐后的水用坛子装起来,煮热来洗头。那些水本身就是有一定碱份,能起到止痒洗涤作用。清中期以后,香皂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。据《光绪顺天府志》记载,“用皂荚捣烂去滓,配以香料、药料合成”。宫皂用料更考究,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用都是特供香皂。洗头发的还有皂角或者猪苓、草木灰、澡豆。猪苓里加些香料,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。江浙湖南一带的女孩还用桃枝和木槿叶煎水洗头。
对于下层民众来说,古人洗头用的最多的还是草木灰,你可以理解为现代的洗衣粉。由于洗头太过麻烦,很多人是不爱洗头的,比如说:白居易、嵇康。其中嵇康简直是不爱洗头的懒癌典型代表。

最后,其实肥皂之类的东西我们也挺早就有了。唐朝孙思邈《千金翼方》中已有关于「澡豆」的记载,即是以豆科植物种子研磨粉末,搭配各色香料制成的原始版肥皂。不过用来洗脸洗身体比较多,卖点在于白里透红香气扑鼻什么的。
想了解更多历史、鉴定学习、实时热点、行业资讯、古董古玩、回收出手
微信公众号关注:慕名世纪文物鉴定
微博关注:慕名世纪文物鉴定
各大社交平台搜索:慕名世纪